成都,是一个网红城市,近日,有人爆料,为了迎接大运会,某街道旁边的商铺全都改了门头招牌,中文牌匾变成了英文或拼音牌匾,细看之下,去年就开始了配合完成门头更换的事。

而这次改的水平也显得太低级了吧,“面馆”改成“MIANGUAN”,这老外能看得懂吗?中国人看得也费劲啊,这也不知道是在糊弄谁呢?这也给商家带来了负面影响,本来生意不好做,很多人还以为换了店主而选择离开,导致客人更加稀少。

举办大运会本来是件好事,可是在改换门头这件事上好是没有办好,一味地迎合国家化而忽视传统文化,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。

一个门头的招牌其实不仅包含它的主营业务和品牌,很多招牌都成为了一种文化,甚至还请名人来写名家来刻。中国书法几千年的历史沉淀,大气磅礴、刚劲挺拔,隶、楷、行、草等字体更是华美自然、灵动潇洒。招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这一刀切的,好像断了根似的,而商家的抱怨更多是利益(大家的思维惯性,换招牌意味着换老板,更换费用有谁支出等等),况且仅仅为了那么几天而更换长达几个月(不值得),当然谁也没想到从去年推迟到今年举办,导致大家的意见更大了。

其实,展示国际化的途径有很多,在沿街店铺的门头上也可以更人性化一些,例如可以在店面门前张贴英文海报,提供英文菜单,通过扫描店面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yundonghuia.com/ydhch/269473.html